光影海环

科研报国,逐梦海洋---记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2021级研究生喻雨诗

来源: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发布人:海环学院网络安全责任人 时间:2024-07-11 浏览:46

喻雨诗,女,汉族,共青团员,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2021级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乐观向上,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曾赴贵州毕参加乡村支教;充满创新创业激情,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二等奖、辽宁省动植物标本大赛省三等奖等奖项;本科就读于我校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学习认真勤勉,曾荣获辽宁省2021届优秀本科毕业生等荣誉,推免攻读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两次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获得辽宁省2024届优秀硕士毕业生等荣誉;专注于学科和产业前沿,围绕海胆、海参行为生态学开展研究,参与“刺参和中间球海胆行为互作研究”课题研究,目前发表SCI论文23其中第一作者5篇,共同一作2篇,第二作者5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第二完成人)现已顺利获得牛津大学高度竞争的全奖DTP博士名额及入学资格,成为该专业今年唯一的一位中国籍学生。

胸怀蓝色梦想,开启科研序章

我国是海洋大国,正在国家海洋战略下阔步走向海洋强国。喻雨诗同学深知青年一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大有可为。2017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怀着对大海的热爱,毅然决然选择了大连海洋大学。要利用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改变和优化海上生产模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快,大二这一年,她的人生遇到了很重要的一次机遇:赵冲老师招收研究型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很多细节她已经不记得了,但当时赵冲老师谈科研时说的“科学既要求真,也要求用,而水产养殖这门学科,求用尤为重要。什么是好的研究?并不是你的论文发表在哪个刊物上,也不体现在它被引用了多少次。你要专注于成长,立志做那些改变人类思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研究。”她至今奉为圭臬。那是一种非常默契的志同道合,来自一样的信念,一样的目标。那一年,她进入农业农村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师从赵冲老师,开始了她的科研生涯。很多年后,她回想起那一天,她很难想象若不是赵老师对于其思想和科研的启蒙,她如今又会在哪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踏入科研生涯伊始,她就感受到了自己对科研赤忱的热爱,也下定了白首穷经的决心。“永远要选择难的事情,拒绝安全区,这样才能收获更多成长。”她一直这样勉励自己。难的课题做不做新的技术学不学有辛苦吃不吃赵老师有着极强的学术想象力,以及对科研品位的极高要求。也因为如此,在赵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她保持冲劲、闯劲,敢于迎难而上,投入大量时间与努力,完成了一系列严酷的学术训练,终于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也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能够实现最终的人生价值。

如需翻越高山,那山便越高越好。她的科研项目并不轻松,对她的体力、脑力以及心智进行三重考验,不过这个勇敢的小姑娘从未退缩。肩膀和腰背的酸痛在增强她意志的同时,也让她更充分意识到固有的传统养殖方式需要优化,革故鼎新迫在眉睫。并且通过对产业的近距离接触,她开始对产业规律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这些经验也都沉淀到了科研中,为日后更多思考的触发做了铺垫经此磨砺,此后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业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继续精进。也正因如此,她顺利获得推免资格,免试攻读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硕士学位,继续师从赵冲老师。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到了硕士期间,她依然按部就班经营着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研一期间,在赵冲老师的指导下,喻雨诗发表了3篇第一作者、1篇共同一作的SCI论文,其中不乏一区的杂志收录。她一鸣惊人,以卓越的业绩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那一年同学们惊叹其出众的业绩也是那一年,她的平均周工作时长高达70小时。

喻雨诗深知科研是一项高度竞争、高度不确定的活动,所以一直以来她严格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或挑战。她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在其他同学顶着疫情压力,忙着完成课业和进行相关技能和技术学习的这一年,她一方面将之前积累的数据转化、学习和提高写作;另一方面继续进行新方向、新课题的探索和思考,做到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她常常会思考,在世界某一个地方的某一群人是不是也在尝试攻克这个问题?这种危机感和胜负欲,激发出了她强大的潜力,也支撑着她一次又一次完成了不可思议的挑战。正如赵老师说,效果是努力和效率的叠加,思维的速度和效率在这场时间的比拼下异常重要。她能感觉到,有什么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而推动她从学术热爱发展到获得学术自信的,正是成长的力量。

转瞬间进入研二,科研的难度和要求都随之提高,但时光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当同学们终于完成研一的学业开始投身科研时,她已经完成了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实验和写作。虽然在同学们眼中,喻雨诗已然可以“躺平”,但对于她而言这仅仅达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的字典里绝没有“躺平”二字。在研二这一年,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她又发表了2篇第一作者、1篇共同一作的SCI论文以高产、高效、高质的业绩水平,再次拿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荣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她时常吾日三省吾身:是否在做有品位的科学?遇到科学问题解决了吗?这么走下去能不能完成自己对人生的规划?每想至此,她又加紧投入到高强度的科研工作中。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故事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她时刻不忘科研报国的使命,深知“科研不仅是埋头苦干,更需要走出去和引进来”。因此她决定出国深造,将国内的科研历练,与国际上的多元科学思想相结合,以求取得更大的进步,进而更好地报效祖国。

虽然在科研的道路上,她克服过的困难不可胜计,但摆在她面前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英语的问题,要想博得名校的青睐,英语水平必须过关,最起码能达到与外导流畅沟通的标准。于是在2023年的夏天,她投入了紧锣密鼓的雅思备考当中,基于曾经还不错的英语底子,她通过一个月的备考便拿下了首考7分的成绩。而此之后,她依旧坚持英语学习的习惯,与英语学习同步进行的,还有错综复杂且艰辛的申博过程。从20239月到20243月,得益于科研进度的“超前”,喻雨诗暂时告别学术训练,全身心投入到了另一片截然不同的“战壕”中,查资料、找学校、投简历……她没日没夜地与信息差和各种隐藏的限制作斗争,甚至是春节期间,她都在披星戴月地奋斗着。

千磨万砺始见金。终于,经过不懈地努力,她获得了数十位外导投来的橄榄枝,并在面试中均有不错的发挥。而在这过程中,她也打开了一些思路,了解了西方教育对于科研的要求,也坚定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决心。在与数十位外导的思想交互之后,她决定申请世界顶尖学府牛津大学、QS19的悉尼大学和QS30的加拿大顶级名校麦吉尔大学,并且均如愿拿到了offer。经过多番考虑、斟酌,最后她选择了牛津大学的全奖DTP项目。值得一提的是,牛津大学作为QS3的名校,全世界在该专业只有20个名额,国际生仅占30%。在申请的300余人中获得面试机会的人只有80人。最终,少之又少的名额里,喻雨诗成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成为该专业今年唯一的一名中国籍学生。

从大连海洋大学走到牛津大学,喻雨诗花了6年时间。在喻雨诗看来,她算不上天赋异禀,但她却是幸运的,她有一位自身学术能力很强,又对学生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导师。同时,她很幸运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邂逅了愿意奋斗此生的事业,很幸运能够在学校和学院的培养下成长,很幸运能够得到“梦想工坊”的同门们,以及家人、朋友、伴侣的支持。实际上,喻雨诗的故事,远不是“幸运”两个字可以概括的。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不屈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对于喻雨诗来说,深耕科研便是她矢志不渝的人生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她愿意奉献出自己滚烫的青春,愿意多年如一日地扎根科研一线,用科研的力量报效祖国。

求学之旅固然仍旧任重道远,但她已然拿到了阶段性的胜利,让我们祝贺她!

我们不是梦想家,我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梦想。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