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概况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是大连海洋大学为适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而设立的特色学院,是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水产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前身是19529月成立的渔捞科,200212月更名为海洋工程学院,于20118月由原海洋工程学院与海洋环境工程学院合并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114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实验教师10人,科研型教师35人),教辅及管理人员11人,科研助理3人,设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物理、化学6个教研室;教师中有教授23人,副教授3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8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40岁及以下教师40人,青年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为40%。教师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特殊支持人才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农业农村部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农业农村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86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4人,万人层次7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3人等,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包括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学,现有本科学生1244人。其中,海洋科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海洋技术、应用物理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设有海洋科学专业“蓝色英才班”,入校优秀学生可入选“蓝色英才班”学习。学院具备省级教学实验中心2个,围绕本科办学,学院加大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目前学院已签署协议的本科实践教学基地达到32个,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奠定了基础。

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海洋科学)、5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技术、海洋环境科学),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现有在读硕士生388人、联培博士生6人。学院面向黄渤海海区,聚焦海洋资源、环境、生态三大领域,以助力国家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目标,大力加强对海洋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示范,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支撑和政府决策咨询等方面的能力,逐步形成具有北方地区海洋特点、区域影响力显著、研究方向完整、学术梯队合理、技术实力雄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学科优势。

学院已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在研究方向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8个(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团队、应用海洋学团队、海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团队、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养护技术团队、海洋天然产物化学与海洋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团队、海岸带生态环境演变及受损生境生态修复技术团队、海洋环境生物技术研发团队、海洋环境化学修复技术研究团队),教学团队1个(物理教学团队),其中6个科研团队获批校级创新团队(A类团队1个、B类团队1个、C类团队4个)。

学院具备海洋数据中心、海洋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海洋调查与观测中心三大基础科研实验平台,及辽宁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海洋理化实验教学中心两大教学实验平台,具备良好的科研教学实验条件,其中,投资超过1亿元的北方海洋数据应用工程中心已获批建设,预计202412月投入使用。

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是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类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学院具有行业内实力较强的省市级以上科研平台12个。包括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省级科研实验平台8个:辽宁省海洋动物免疫学与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近岸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海洋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辽宁省近海生态环境与海洋灾害防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级科研实验平台4个:大连市应用海洋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等。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涉及海洋水产、海洋数据及海洋环境等领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科研平台在承担科研项目、科技创新、科研成果的获得、服务地方与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自身学科特色与优势,为学术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有效地汇聚和培养了优秀科研人才,引领了学校科技创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学校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三年(2012-2024)学院教师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其中2023年发表科技论文70篇,SCI收录32篇,核心31篇),申获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100多项,获得省市级或国家级学会以上科技奖励9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国渔业协会海洋牧场综合利用突出贡献奖1项)。

 学院长期与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几所大学互派本科生进行国际交流,已先后派出100余人出国访问、讲学、进修和参加国际研讨会,与瑞典、法国、美国、日本、德国的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有学术往来活动,与境外10余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生获得各级科技竞赛、授权专利、发表论文等近100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19项、市级9项、校级26项。学院积极倡导“严谨治学”的教风,树立“勤思进取”的蔚蓝学风;学院拥有“绿色港湾环保协会”、“大连海洋大学蔚蓝海洋”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学院拥有“我身边的海洋-海洋科普工程”、“红·绿·蓝-海洋先锋工程”等特色学生活动品牌,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的科技文化和公益活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持续增强。其中,“我身边的海洋”科普基地为大连市科普基地,“我身边的海洋”实践项目获评2021年共青团中央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

 数十年来,学院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海洋、环境和水产类专门人才,毕业生工作岗位遍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许多校友成为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主要领导人、著名学者、成功的企业家以及所在部门、单位的业务骨干。校友们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综合素质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学院将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形成“11223”学院工作格局,不断开拓,积极进取,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国家一流研究应用型海洋大学”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2024年8月更新